如何撰写一份竞品分析? 14个不同领域竞品分析报告下载

网友 7年前 9K+ 导读

很多同学们都有制作竞品分析的需求,各种理论看了一大把,但到自己亲手操作的时候就感觉无从下手,针对自己所在领域的产品总感觉没有思路。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4份不同领域内的竞品分析案例,数量不多,但都是相对典型一些的领域,同学们可以适度借鉴,寻找思路。但还是那句老话,借鉴有度,抄袭伤身哦~...

很多同学们都有制作竞品分析的需求,各种理论看了一大把,但到自己亲手操作的时候就感觉无从下手,针对自己所在领域的产品总感觉没有思路。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4份不同领域内的竞品分析案例,数量不多,但都是相对典型一些的领域,同学们可以适度借鉴,寻找思路。但还是那句老话,借鉴有度,抄袭伤身哦~

如何撰写一份竞品分析? 14个不同领域竞品分析报告下载 网络干货

如何撰写一份竞品分析

一、明确报告目的(什么叫好报告)

常见的竞品运营分析主要目的和侧重点:

1.学习优点

需要独立思考,通过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原因,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

2.开拓市场

在没进入这个领域之前,想看看有哪些竞争者,重点通过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判断全局。也要把竞品及用户群重合的潜在竞争对手考虑进去。

3.竞争策略

重点分析优缺点,细分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,竞争策略一般会从对方的弱点及未满足的细分需求主要着手点。

4.预防性策略

重点通过分析过往运营活动节奏和类型,推测竞品的可能动向,同时这个需要定期观察更新。

5.用于求职加分

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分析透彻,可以包含一些对产品层面的分析研究,适当地表示出对产品和行业的乐观和喜爱。

明确了做这个报告的目的,接下来就可以更具体的操作了。

二、 确定竞品分析对象的方法—— 先全面后精选

“先全面”就是尽可能找到竞品和潜在竞品,是为了对行业全面了解

“后精选”是为了聚焦关键竞品

如果是比较主流,常见的直接搜索关键词就会出来比较多的产品了。因为主流产品都会认真地优化ASO,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在热门核心关键词能够被搜到,所以这个方面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。

如果是新的领域和行业,可以到这几个新产品发现平台去搜索看看。Producthunt是新产品曝光平台的鼻祖,可以看到每天新产生的各种新产品。36氪旗下的Next是国内类似平台的追随者,更多国内的产品会在这平台发布。mind和today分别是爱范儿和IT桔子旗下的平台,也还不错,可以作为一个补充。

新领域产品搜索平台:

https://www.producthunt.com/

http://next.36kr.com/posts

http://mindstore.io/

http://today.itjuzi.com/

另外,也要看看用户群有重合的产品,即使不是直接竞品也可以考虑进来分析,就像牙膏和牙刷,彼此之间不是竞品,但用户群是一样的,在很多市场策略、运营方法上也是类似的。

三、如何把需要的产品找全面——关键词搜索延展法

通俗来讲,就是通过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,找到其他相关的关键词。

举个例子:

比如,我尝试一下我不太熟悉的一个婴幼儿领域,搜索“婴幼儿”后就会发现很多相关的关键词,比如“早教”、“胎教”、“启蒙”、“宝贝”、“宝宝”、“萌宝“;

通过搜索“早教"又收获了一些关键词,比如:“识字”、“认水果”、“学数字”、“拼音”、“讲故事”等;

通过搜索“胎教”又发现了“母婴”、“妈咪”、“儿歌”、“起名字”、“亲子教育”、“辅食”、“育儿”等关键词。

通过一个关键词,搜出来的信息提取更多相关的关键词,在通过关键词继续搜索信息,再提取关键词,直到这些关键词能够形成一个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信息图谱,就对这个领域大概有哪些东西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。

另外,通过搜狗微信搜索,朋友圈搜索都是个很好的信息补充,有的时候可以惊喜地发现到一些一般搜索引擎搜不到的东西。

竞品分析找全面了之后,还是要回归最初开始做竞品运营分析的对象去选择,如果是为了学习优点,一般选择竞品里比较领先的几款产品,如果是为了开拓市场,就要多选几款进行横向比较。

查看一些这个领域的分析文章,了解一些这个领域的专家是怎么看行业发展,获取一些优质的观点和认知,以及拓展下看问题的角度,还能收获一些行业的数据和发展预测。

这种资料一般在科技媒体上比较多,以下是常用网站推荐:

常用网站:

英文:

https://www.cnet.com/

http://thenextweb.com/

http://www.theverge.com/

https://www.entrepreneur.com/

中文:

【engadget】http://cn.engadget.com/

【创业邦】http://www.cyzone.cn/

【虎嗅网】https://www.huxiu.com/

【36氪】http://36kr.com/

【i黑马】http://www.iheima.com/

门户类:

【网易科技】http://tech.163.com/

【腾讯科技】http://tech.qq.com/

【新浪科技】http://tech.sina.com.cn/

【搜狐科技】http://it.sohu.com/

硬件类:

【雷锋网】http://www.leiphone.com/

【火花】http://www.hoohua.com/ (内容存疑)

O2O类

【品途】http://www.pintu360.com/

【亿欧】http://www.iyiou.com/

产品经理类

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】http://www.woshipm.com/

【PMCAFF】http://www.pmcaff.com/

电商类

【亿邦动力】http://www.ebrun.com/

【派代】http://www.paidai.com/

教育类

【多知网】http://www.duozhi.com/

【芥末堆】https://www.jiemodui.com/

新媒体类

【新榜】http://www.newrank.cn/

【清博指数】http://www.gsdata.cn/

运营类

【鸟哥笔记】http://www.niaogebiji.com/

【姑婆那些事】http://www.gupowang.com/

潮品类

【品玩】http://www.pingwest.com/

【爱范儿】http://www.ifanr.com/

游戏类

【游戏葡萄】http://youxiputao.com/

【手游那点事】http://www.sykong.com/

【蜜蜂网】http://www.mefun.cc/

技术类

【CSDN】http://www.csdn.net/

【segmentfault】https://segmentfault.com/

其他

【知乎】https://www.zhihu.com/

【极客公园】http://www.geekpark.net/

【猎云网】http://www.lieyunwang.com/

【创见】http://tech2ipo.com/

【威锋网】http://www.feng.com/

【B12】http://www.b12.cn/

四、如何获取数据

数据一般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机密,任何时候不会全盘地分享出来。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,获取竞品的数据觉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
尽管一些核心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获得,但我们也是可以间接获取到一些相关数据。

1. 自己测量统计、抓取数据

可以通过实际体验产品,记录产品的数据变化,从而推断出整个平台的部分产品数据。

举个例子,如果是个社区产品,最核心的数据应该是发帖量、浏览量、回复数、在线时长等,前面3个数据是可以直接通过产品进行手工统计的,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,统计一段时间(比如14天)的数据,并进行平均计算等。

有些数据则是可以批量抓取的,尤其是web端的产品,有些数据是显性可见,但手工统计比较麻烦的,可以让开发同事写个脚本跑一下统计出来。

2. 用已知数据进行推测

有一些数据可以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,进行推测和估算。

比如想知道某款竞品APP的下载量,我们可以查的到是一些安卓市场的下载量数据,比如应用宝、360、百度、华为应用市场的下载量数据,假设不同手机的下载比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,加上自己家产品在不同应用商店的下载量,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竞品在没有公开下载数据的应用市场(苹果、小米)里的下载量了。

如果自己并没有相对应的产品已知数据,那就用公开报告里的手机市场份额进行推断,比如微信的手机终端型号分布数据,推断出竞品的总体下载量。

3. 获取公开的数据报告、文章报道

这部分可以到研究机构专业的数据报告里去看,比如艾瑞、易观、199it、Talkingdata、企鹅智库、爱知客等,虽然大部分需要付费,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免费内容可以参考。

如果公司规模大一些了,还是可以考虑付费买一些数据的,比如Appannie里的,可以看到更多直接的数据,比用推测的方法准确多了,而且是动态变化的。

4. 混入竞品的种子用户群

种子用户群里的用户相对活跃,可以主动和其他用户聊天,了解用户想法和需求,且和对方工作人员沟通起来也很容易,通过混种子群,一点一点地也能够知道不少竞品最新的动态、数据等信息。

注意事项:

1. 现在刷数据的行为非常多,公开数据很多不准确,不要全信,始终保持对数据的怀疑!对得出的结论,也要保持谨慎,有可能的话多用其他角度进行交叉验证。

2. 判断不要过于主观,尽可能深入问题本质,多问自己几遍为什么?真的吗?还有什么原因? 有什么可以佐证?

五、维度选择

产品和运营是紧密结合的,运营是需要基于产品的,所以我认为在做运营竞品分析的时候,离不开对产品的理解和分析。

所以在选择分析维度的时候,有时候也要加上产品的维度。

下面我列出了综合类、产品类、运营类的一些维度:

综合类:产品定位、目标人群、解决需求、公司背景、市场背景

产品类:使用场景、产品核心流程、用户行为路径、核心用户、用户画像、用户构成、用户体验框架(战略层、范围层、结构层、框架层、表现层)、交互体验、产品性能、商业模式、版本更新频率、产品更新方向、用户评价

运营类:产品数据(下载量、活跃、新增、转化、存留)、推广模式(免费、付费、补贴)、推广渠道、ASO、SEO、运营活动、活动创意、文案分析、效果分析、成本估算、内容运营模式(UGC、PGC)、内容质量、内容更新频率、用户激励体系、种子用户数量、公众号运营、社群运营、公关PR新闻、百度指数、微博讨论量、用户满意度

实际分析中,结合竞品分析的目的,选取几个作为分析的维度。

不是全部!!!

不是全部!!!

不是全部!!!

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重要性也不同,怎样知道哪些维度会比较重要呢?

从产品的核心流程相关的维度就会比较重要,比如电商产品,浏览和下单是最核心的流程,所以和浏览、下单有关的,如UV、跳出率、下单率、SKU、GMV就肯定会在电商产品中比较重要,需要作为重点分析的维度。

‹‹  12  ››  

本文地址: https://shyhot.com/ganhuo/20170724828.html

瞎扯新时代

请使用手机自带浏览器扫描,一定不要使用QQ微信
微信打赏二维码宅男深夜APP
支付宝打赏二维码资源下载站
扫一扫分享/收藏

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,本站仅为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

网络干货